2013/05/18
難道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只建立在有沒有奶睡和哄睡上嗎?沒有奶睡和哄睡孩子,孩子就缺乏安全感,人格就有缺陷?人的人格發展被講的好像很簡單
今天參加了某親子教養的課程,一些小感想
1.我很感謝百歲醫師的那本書,但不可否認書中過於簡單的文字敍述,讓很多新手媽媽在執行上有很疑惑,造成現在很多對百歲的映象就是在放給孩子哭,百歲小人明明情緒都超穩定的,因為生理需求都被滿足了,難道嬰兒的安全感不是先建立在生理上嗎?
2.我從來不認為一個孩子的安全感的來源只在於嬰幼兒期你是採用百歲還是親密,嬰幼期安全感的來源是在一致,不管使用什麼方式,對孩子只要是一致,規律,孩子都會有安全感,只是大部份用親密法的媽媽常常身心俱疲,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有情緒的產生
3.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給孩子選擇的自由;你可以選擇3天讓孩子選擇不洗澡,只為了讓孩子自己知道身體髒,讓孩子自己開口,我想讓孩子愛洗澡的方式很多,不見得要用這個方式處理,這件事的重點是讓孩子自行承担選擇後的結果,只要這個選擇是在安全內的,父母不帶情緒的去處理
4.關於社會化這件事,我不認為提早教孩子禮儀和再合適的場合有合適的表現,孩子就會變成獨立的人格和不會獨立思考,我的孩子從吃副食品就是坐在餐椅上吃,吃飽就下來,吃飯這件事就是媽媽決定煮什麼,孩子決定吃多少,現在就是吃飯時間到她自己會到椅子上坐坐,所以教孩子乖乖吃飯,用餐不要跑來跑去,就是讓孩子提早社會化?我認為那只是沒把孩子教好的藉口,做父母的不在意別人怎麼想,但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5.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我覺得很棒,但我不認為就是要把孩子養成要草根性才叫教育成功,讓孩子不穿鞋到處走,說可以刺激小腦發展,這點我可以接受,但在公共場合也是,父母不介意,難道不用尊重在同一個空間的其它人嗎?
6.孩子在每個時期都聽得懂爸媽的話,就算是嬰兒我也覺得她都會懂,尊重小孩的同時,我們同時也要教孩子尊重別人,每件事情說不之前,好好和孩子解釋為什麼,孩子都會聽得懂,和小寶寶解釋食物不能吐出來浪費這件事,並不是多餘也不是浪費口舌